公司2019年度院级优秀工程项目评审圆满结束

近日,公司2019年度院级优秀工程项目评审圆满结束。共有55个项目参加了本次评审,除了传统勘察设计类项目外,还包括EPC项目、科研项目、BIM项目等。

评审专家组由公司技术委员会22名专家组成,根据专业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了公开公正的评审。道桥、公用、景观、勘察、建筑、EPC、研发、BIM等专业各选择了一个代表性项目进行了现场汇报。四位评审专家组组长分别对各组项目的初审情况进行了点评。根据投票,共有44个项目被评为院级优秀项目。

本次参评的院级优秀工程项目数量创历年新高,项目范围涵盖了公司的各个专业。各专业小组精心准备,通过典型优秀项目汇报,充分展现了公司各部门对项目创新创优的高度重视,在公司形成了通过精品工程打造品牌项目的良好氛围。

附:2019年度院级优秀工程项目代表展示:

1、道桥项目:老锡沙线(东风桥~S340)大修工程

东风桥~S340为锡山区对内集散和对外沟通的交通要道,为改扩建工程,城市主干路,全长24.5公里,总投资5.24亿元。本项目的特点:一是项目规模大,沿线相交道路70余条,下穿锡宁路、G312、沪蓉高速、京沪高速铁路等重要节点,相交河道16条,敷设电力、信息、雨水、燃气等市政管线。二是建设条件复杂,沿线地下存在流沙层、淤泥质土等不良路基,沿线架空线林立,地下情况复杂,现状管道敷设凌乱,暗渠和各类顶管较多。本项目的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合理渠化交叉口提高通行效率;按需设计扩大交叉口,保证相交叉大流量道路各自的通行能力;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形成会呼吸的透水结构层,方便环保;道路交通组织合理、有序,交通设施完备、新颖。

2

2、公用项目:滨江学院新建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室外市政工程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7.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8万平方米,管综、排水、道路、桥梁等几大专业,各专业的密切、完美配合是本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设计创新应用主要有:道路设计时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高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设计理念,车行道与人行道采用透水性沥青面层,路面排水时设置的路边雨水口采用透水式雨水口;对于难以削减洪峰及总量的屋面雨水系统,本项目引入雨水回用系统;绿化率达到35%,项目内部设置了不少下凹式绿地及浅水湿地;采用生态修复中心人工湖;因地制宜,多因素比较,各项市政管线按照最优原则布置。

222.jpg

3、景观项目:宜兴陶都路景观工程

全长约8.4公里的绿化景观,以“展示城市印象的文化前沿、承载市民生活的休闲绿道、创行生态模式的带状海绵”为特点,“剪影”山水陶都,“编织”海绵绿带。从“因地制宜”展开6个方面创新应用:一是结合不同环境针对性设计。在城市风貌段满足停车需求的前提下打造景观;山体生态段结合周围山体进行环境设计;陶瓷产业段结合产业店面形成景观效果。二是结合现状资源打造海绵绿地。秉持低影响开发的理念,结合点线面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点上主要结合景观设置雨水花园;线上利用有限的带状绿化空间设置全线贯通的植草沟,滞留池,结合微地形与景观融为一体;面上利用现状水塘打造雨水湿地。通过这一系列的功能设计,加强沿线对雨水的涵养、净化和再利用。三是保留印象提升形象。保留原有绿化印象,补充色叶效果,形成四季分明的季相变化,提升整体道路的绿化形象;在交叉口设置节点空间,提升节点景观效果;四是变难点为特点。将混凝土挡墙、高压铁塔基座通过景观手法处理,打造成展示陶文化、山水文化的节点;五是适地文化--陶、山、水特色。将山水作为肌理,海绵城市作为内涵,提炼陶文化语言作为文化LOGO,贯穿整条道路,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六是修复城市绿脉,重建生物迁徙廊道--绿桥。本项目通过生态廊道的重建,海绵绿地的打造,当地文化的渲染,提升了城市形象,打造了开放的景观体系。

3

4、建筑工程: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企业加速器企业研发楼及配套设施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正面利用凹凸的变化,以及大体量的悬挑,富有时代感,加强主轴上立面的视觉性。多层均以变化的退台为形式,形成景观露台,局部悬挑,加强视觉冲击力。建筑色彩以灰色、白色为主调,契合吴文化特点。本项目总用地14342.1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30.93平方米。采用了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雨水通过路边雨水口汇集后排入地下雨水管道。合理利用场地,按功能分区、集中紧凑、节约用地,满足功能要求,便于运行管理。

222.jpg

5、勘察项目: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地形图测绘

该工程北起江阴外滩,南至无锡地铁1号线堰桥站,全长29.6公里,设车站9座。本项目创新地运用了航空摄影、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及数字化测量相结合,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视角同步采集影像,获取到丰富的建筑物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及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的数据成果直观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为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提供保证,大大提高测量的精度及效率,达到“高精度、高质量、先进、科学、让用户满意”的目标。

111.jpg

6EPC项目:乐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运系统标段)工程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670吨/日,共10个垃圾中转站的建筑、室外市政配套等设计及施工、安装及配套收集运输设备。本项目采用EPC项目管理模式。垃圾转运站分布于乐平市10个乡镇,点多面广,站点之间相隔较远,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极差,给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及施工带来诸多不便。项目组采取科学管理手段,事前与监理单位协商、沟通采取分片到人、管理责任到人的方式进行管理,利用互联网地图进行精确定位管理,实时跟踪项目进度与质量、安全监控,对项目质量、进度、安全、费用控制等工作制定清晰的管理标准,每周、每月按期分析项目管理数据,确认项目各项管理状态,对发生偏差的工作及时组织项目管理资源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了项目按时竣工。

4

7、科研项目: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本项目为无锡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15年立项并获得政府资金资助。项目首次将超磁技术、微纳米强氧化技术、MABR技术等旁路净化技术引入到河道的治理中,对不同曝气环境下的生物强化方法、微生物制剂方法、复合立体型生态浮床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工程手段确保示范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较好的水质状况,逐渐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稳定。

项目于20183月通过无锡市科技局的验收,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综合评价为优秀。同时示范工程效果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充分认可,并已成为无锡市水环境整治的示范样板。通过该项目的开展,探索出我公司在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期项目申报、研究及管理提供借鉴。

333.jpg

8BIM项目:无锡市政污泥处理工程BIM项目

该项目为千吨级的大型污泥处理工程,包括10个专业、20种管线、200多个专用设备,BIM应用覆盖了设计、施工、运维的全阶段、全专业,基本代表了我公司现有的BIM应用水平,包括了BIM建模、设计应用(碰撞检查、工程算量、出图等)、施工模拟、工艺仿真、基于BIM的施工管理和运维管理,以及公司基于BIM的信息化软件平台研发情况等。

1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