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水生态护航:市政院污水处理工程守卫 “马山之美”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马山街道位于无锡西南端、太湖西北部。这里拥有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江苏省旅游重点村,集聚了慕湾果园、踏青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引进了时茗园、蜂巢农庄等一批农业项目;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览游,留下了“梅梁小隐”“赵翼墓”等遗迹,为马山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马山的绿水青山、悠远文脉得以保留与彰显,离不开当地对自然与人文生态的保护。在这背后,无锡市政院公用工程团队在默默地为“马山之美”保驾护航。
近年来,针对太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马山街道的污水处理工作,市政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先后推动实施了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厂的二期提标改造和三期扩建工程,以及马山生命科学园废水集中深度处理站扩建工程。项目均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工艺,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当地水环境质量,对治理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马山投资环境,实现无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
项目概况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马圩西坝2号,三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7500m³/d,建成后全厂总处理规模30000m³/d。工程自2010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1年9月底基本建成,10月工程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出水优质达标,各项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013年5月15日经验收后顺利竣工交付。
工程为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相关要求,结合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设计采用技术先进、污染物去除能力强、运行稳定、出水优质且节省占地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符合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定位和旅游度假区的环境需要。
技术特点
1.先进工艺的采用:设计采用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能力强、运行稳定、出水优质且节省占地。
2.优异的处理效果:本工程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出水指标均明显优于设计要求的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效果优越,实际部分出水指标可直接达到III类水标准,入河后对周边河道水系的水质提升及生态环境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3.污泥处置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性采用生物源废弃物低分子化处理技术无害化处置污泥,使其转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实现了污泥处置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4.进水水质属于低碳源类型,工程在进行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时,将预缺氧改良A2/O工艺应用到MBR工艺的生物段,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脱氮除磷功能,节约污水处理成本。
5.充分研究现有地块和新征地块的地形特点,采用合建式MBR组合反应池,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基建费用,且优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系统水头。
马山生命科学园废水集中深度处理站扩建工程
项目概况
工程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中心内,收水范围主要为生命科学园区内以药明康德等为代表的医药类研发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该类企业预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工程设计处理总规模为2000m³/d。工程于2020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处理后的尾水将全部接入中水回用管网,回用于马山度假区及生命科学园区内城市绿化、道路浇洒、企业回用水等。
马山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是国家环保工作的重点,对全国范围内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工程竣工运行后,有效满足了生命科学园污水处理规模大幅增长的需求,污水处理效果稳定达到并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所有出水全部回用,实现尾水零排放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
技术特点
1.本项目首次设计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温蒸汽法活性炭吸附及脱附再生技术”,大幅度简化再生操作过程,节省活性炭损耗和再生能耗。
2.针对生物医药废水成分复杂、碳源缺乏、脱氮难度大的水质特点,MBR生化单元设计采用缺氧在前的倒置AAO工艺形式,最大程度发挥MBR工艺的脱氮功能,兼顾其他指标的同步去除能力,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3.针对来水水质的不稳定性,在运行工艺流程中设计了灵活的超越措施,可以实现一级到多级超越,极大减少运营成本和操作复杂性。
4.针对厂区用地受限情况,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对各单体进行合理组合和平面布局,设计实现了立体式厂区,既满足工艺流程需求,又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
5.调节池、生化池、臭氧催化氧化池、中间水池、接触消毒池及贮泥池等采用加盖封闭式设计,细格栅、混凝沉淀池及脱水机房等采用加罩设计,实现厂区异味气体全过程的主动收集,极大改善了厂区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