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绵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记我院与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专家关于LID技术的座谈会

八月中旬,由我院景观所牵头,经过多方联系与缜密安排,邀请到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周美月研究员,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缪恒锋老师以及德国DAHLEM水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技术代表Axel Funke与我院景观所以及公用所部分与海绵城市技术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座谈会。

在本次座谈会上,我院与德国专家从诸多方面深入交流了现今我国在市政公用工程领域所大力推导的海绵城市,即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我院相关技术人员向德国专家介绍了无锡及周边地区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的现状与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不强、缺乏系统的雨洪资源分布调查及雨洪控制规划,仅通过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以及湿地公园零星地体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而非系统地雨洪低影响开发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无法达到海绵城市所预期的目的。德国专家及江南大学的缪老师也针对国内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详尽的分析,并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在低影响开发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先进开发模式,大致流程可总结归纳为首先针对项目区的内涝风险、内涝易损性及径流污染热点进行调研、分析、评估并制定出内涝风险报告;而后根据风险报告通过建模预测现有雨污水控制系统能否控制内涝风险,如果无法控制,则进一步预测模拟极端情况下城市雨洪及地下水的情景;最终,根据科学数据制定雨洪管理方案,而最终制定的成果方案涉及到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诸多方面,包括制定地方法律框架,技术标准,水务监管制度,水务税费经济制度等来配合低影响技术的雨污水控制措施。这样一个多方面协同进行的海绵城市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生态基础设施在现代城市当中的控制性作用,而非现在我国的海绵城市技术仅仅像是一个城市的装饰品,没有过多的实际价值。

与会专家与我院相关技术人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沟通,并相约在合适时机前往德国核心城市进行海绵城市领域的考察调研,并通力协作,积极地争取将德国先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引入无锡地区,并尽快推进样板项目的落地,努力创造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景观所 陈嘉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