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整治见成效:市政院首个大型水环境治理项目——灌云县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近日,市政院承担的灌云县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顺利通过了灌云县住房和建设局组织的竣工验收,水质全面达标。本项目是国家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行动以来市政院承接的首个大型水环境整治项目,从中标到竣工验收历时近三年。
灌云县大伊山风景区南麓的山前河、小鸭河、三里河及东门河,东西横向连接灌云县饮用水源地“叮当河”和苏北灌溉重要通道“通榆河(盐河)”,并位于两条主干河的省考断面上游,区域环境敏感度高。四条河分别位于老城区、新建区、工业集中区和农田种植区,污水直排入河、临河违建、岸坡种植、畜禽养殖较为普遍,近年来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工程整治难度较大。
项目团队由公用工程专业主导,投入景观与建筑等专业力量,在充分调研现状后,以河道水质改善、断面水质达标为核心,以控源截污、清淤活水、调水引流、河岸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主要工程手段开展整治,总治理长度约19km,总投资约2.3亿元。
项目竣工后,建设方邀请第三方单位对四条河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四条河已消除黑臭现象,水质全部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程目标。
项目亮点:
项目团队结合当地主管部门和相关方的现实需求,针对不同城区建设进程,制定了一系列技术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适度前瞻的整治方案,包括排水区块达标,采用排水防涝系统、调水循环系统、水生态及水景观提升系统等。
不同类型沿河架管的应用:
针对山前河临河建筑物排污情况,创新性应用球墨铸铁管沿河架管,有效截留散乱排污,并解决了管道渗漏问题。针对小鸭河临河构筑物较多、东门河排口无序的情况,采用钢管联合钢筋混凝土井的方式,有效截污并减少渗漏。
水工构筑物的设置
为阻隔南侧污染严重的树云中沟对三里河水质的影响,在两河交叉口设置钢闸一座,同时不影响两河的行洪排涝。为了不增加山前河防汛压力,在西端设置双向调水泵站一座,既可平时调取叮当河的优质原水,用于山前河活水,又可作为排涝泵站使用,在极端情况下保障山前河流域的水安全。
因地制宜设置生态修复设施
为增强驳岸的通透性,在山前河两侧设置生态种植池,在三里河设置自嵌式生态挡墙,不仅可以“软化”驳岸,还可以提升景观效果。该生态种植池为公司专利产品“一种软化驳岸装置”,目前已在无锡地区广泛应用;另一项雨水处理的专利产品也在山前河、三里河得到了大量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仍然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需求痛点。公司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社会民生高度关注的水体、河道整治领域,因水施策,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