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地铁隧道测绘量出“昕”精度
深夜的城市地表之下,一群“测绘尖兵”正在与时间赛跑。
近日,在无锡地铁某条运营线路内,来自华昕设计勘测工程院的测绘团队,正以毫米级精度开展地下管线三维数字化测绘,实现对运营线路"零干扰、全息化"测量。这场融合尖端科技与极限作业的攻坚战,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三维激光扫描构建"地下数字孪生体"
测绘人员手持仪器,沿着隧道壁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坚定。
隧道就像地铁奔腾的血脉,其精度与稳定性,直接牵动着地铁运转的脉搏。测绘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精度达±1mm/50m),配合全伺服型全站仪,在狭小的轨行区间内构建起高密度点云模型。通过软件分析平台,海量扫描数据被转化为可交互的三维管线图谱,关键节点定位误差在2mm以内。
如此精度,相当于在百米赛道上精准锁定一根头发丝的位置。
极限挑战:夜间3小时窗口期的"手术式"测量
地铁隧道内的测绘工作,如同一场无声的战役。
“由于地铁运营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在夜间末班车停运后1小时至第二天早班车发车前1小时,总共3.5小时内,完成站区及1公里区间、7类38条管线的全要素采集。”高工张明敢介绍道。
测绘人员身负15公斤设备,在隧道内总共完成了100多个扫描站点的布设,同时克服了场地复杂、光线昏暗等多重挑战。他们采用6个标靶球进行点云拼接,使数据采集效率提升了40%。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先进的仪器设施,他们在这紧张的窗口期内顺利完成了任务。
专业素养:守护城市交通生命线
深夜的隧道内,光线昏暗如墨,给测绘工作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测绘团队严格遵循“工具上下一致”的原则,每一次进入隧道,都要仔细清点工具,确保每一件工具都妥善携带。作业完成后,再次清点,确认无一遗漏。
隧道内管线密布,空间狭窄,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作业过程中,大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仔细检查每一个作业环节,确保操作符合安全标准。这不仅是对作业规范的遵守,更是对地铁运营安全的负责。
正是无数工程人这份严谨负责的态度,保障了地铁在夜晚也能安全平稳运营,为城市的顺畅运转保驾护航。
随着清晨第一缕曙光照亮城市,勘测团队也终于完成了任务。他们带着疲惫与汗水,也带着满心的欢喜走出隧道。对他们来说,每一次精准的测绘,都是对城市建设的一份深情厚谊;每一次深夜的奋战,都是对市民安全高效出行的一份庄严承诺。宝贵的测绘数据,如同城市的密码,为地铁隧道的精确设计与高效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华昕设计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专业服务。随着无锡地铁建设不断推进,市民的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这背后离不开华昕人的辛勤付出。公司将继续发挥其在勘察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地铁建设提供全面高效的技术支持,也为城乡建设事业再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