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与BIM走向
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与BIM趋势
◆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将深刻影响勘察设计行业,未来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基于平台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的创新。软件共享、设备共享、标准共享、模型共享、人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成为新的工作与商业模式。
◆ 以“互联网+设计”为特征的新型网上设计院将逐渐兴起,特点:打破传统设计院“办公大楼”单一模式,不相干行业步入设计领域,企业的边界、设计师的边界趋向无形。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师、业主均是平台用户,“众包、众智、众创、众筹” 将是互联网+模式下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新途径。“设计+互联网”或“互联网+设计”模式将是传统设计院在未来的走向。
◆ 工程设计成品交付、建设档案、施工图审查将实现纸质成品、数字成品并重,未来以数字成品为主、纸质成品为辅的格局。
◆ 白图替代蓝图、电子签章成为新的趋势。改变传统校审后打印、手签、交付、归档的工作流程,实现“校审后电子签章、归档、打印或交付”的流程,远程交付成为现实。
◆ 设计企业以设计为龙头、以BIM技术为依托服务工程总承包的全生命周期。工程设计出现CAD二维平面、BIM三维可视化两者并行的技术工具,将来BIM三维可视化设计全面取代二维设计工具。设计院能否先行利用技术优势(如BIM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主导咨询商将成为重要载体。
◆ 建筑软件向互联网转型已成趋势。软件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客户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终结盗版时代。
二、政府关于工程建设信息化与BIM的政策
2015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推动互联网与建筑业融合,提升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建造和服务型建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建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建筑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2014年7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生产和科研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
2015年7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指出: 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的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三、江苏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与BIM规划
◆ 实施勘察设计行业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至2020年末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覆盖率达到20%。
◆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普及BIM技术,中小型设计企业普及协同设计、三维设计;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行业信息化程度达到平均90%以上。
◆ 编制BIM设计省级标准:为涵盖建筑、市政、交通、工业、岩土等行业的BIM设计标准。
◆ 建立两个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分别为:
BIM协同服务平台:为全省勘察设计企业建立BIM运用服务平台,实现协同设计。
互联网+勘察设计云平台:以“资源共享、交换”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勘察设计”为龙头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生态圈建设的服务平台,实现“建设、设计、施工、运维、供应商及行业管理不同使用需求”的协同服务。
(总师室 谭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