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湖环湖生态运动休闲旅游路绿色公路实施方案中的景观营造策略

传统的公路设计须由具备一定资质的公路设计单位先行设计道路方案以及施工图,待道路设计完成,甚至是道路施工完成以后,方进行道路沿线景观的设计,这是现今公路设计的基本流程。

这样的设计流程会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旅游公路而言,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道路建设完成后的使用功能及其景观性。究其原因,单纯的道路设计团队往往侧重道路等级与设计标准的问题,容易忽视沿线自然风貌相对于道路的视线关系、名胜古迹及景观资源保护与引入等问题,这样的道路建设完成以后,将完全与周边环境相割裂,无论如何造景都会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还有道路专业团队受制于设计规范的限制,在旅游道路线形设计方面不够灵活与创新,比如在道路设计中,中分带与侧分带往往在全线道路内采用统一的宽度或者以道路交叉口为分界点设置不同宽度的道路中分带及侧分带;道路宽度设计也是如此,不可能有太多变化,高等级公路更是没有道路形态方面的发挥。

此次翠屏湖环湖生态运动休闲旅游路绿色公路项目,如果采用传统的公路设计,势必会观感生硬,破坏翠屏湖环湖的自然生态资源。

为此,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研讨与分析,本次设计采用突破常规的设计思路与专业团队构成,即由市政院景观团队先期主持路线设计工作,颠覆传统“先设计路,后设计景观”的设计流程。景观与环境保护在路线规划中被提到了首要的位置,福建省交规院设计团队负责配合景观设计师达成景观设计所需的效果。

新成立的团队以全新的景观思路进行路线方案的优化。一是重新深入实地进行翠屏湖环湖范围内的景观资源调查,通过遥感航拍飞行器等高技术设备,进一步了解翠屏湖周边的自然资源与现状地形情况,为因地制宜地布置道路线形收集基础资料。二是根据实地踏勘与景观资源分析,将路线走廊尽可能向观景视线良好的区域展线,并尽可能将公路主线与慢道分离,主线往山上沿山体地形布线或者充分利用现有老路路基,一方面保证主路的景观视线通透性,另一方面减少对山体的开挖。三是慢道部分尽量向水岸边展线,形成亲水、近水的慢道景观氛围。靠水岸布线的慢道或采用半填半挖式、或采用架桥形式,尽量减小对岸线地形与植被的破坏。主线与慢道的充分分离减小了路基的现场自然山水资源的破坏,分离式路基将主路与慢道之间的现状山林地融入至道路景观,形成天然的道路分隔带,极大地增强了环湖旅游路的体验感。